一、单选题 (共 59 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碘125衰变时产生 射线,医学上利用此特性可治疗某些疾病。碘125的半衰期为60天,若将一定质量的碘125植入患者病灶组织,经过180天剩余碘125的质量为刚植入时的
$\text{A.}$ $\frac{1}{16}$
$\text{B.}$ $\frac{1}{8}$
$\text{C.}$ $\frac{1}{4}$
$\text{D.}$ $\frac{1}{2}$
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绝热气缸内用绝热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始时气缸开口向上放置,活塞处于静止状态,将气缸缓慢转动90度过程中,缸内气体
$\text{A.}$ 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正功
$\text{B.}$ 内能减小,所有分子热运动速率都减小
$\text{C.}$ 温度降低,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减少
$\text{D.}$ 温度升高,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增加
“拔火罐”时, 用点燃的酒精棉球加热小玻璃罐内的空气, 随后迅速把小罐倒扣在需要治疗的部位, 冷却后小罐便紧贴在 贴在皮肤上的罐最后冷却为室温时, 其罐内空气的质量和压强大小分别约为
$\text{A.}$ $\frac{T}{T_0} m_0 、 \frac{T}{T_0} p_0$
$\text{B.}$ $\frac{T_0}{T} m_0 \cdot \frac{T_0}{T} p_0$
$\text{C.}$ $\frac{T_0}{T} m_0 、 \frac{T}{T_0} p_0$
$\text{D.}$ $\frac{T}{T_0} m_0 、 \frac{T_0}{T} p_0$
在研究简谐波的传播时, 波源起振器位于 $O$ 点, 沿 $x$ 轴正方向 $t=0.01 \mathrm{~s}$ 时的波形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ext{A.}$ 该波的频率为 $100 \mathrm{~Hz}$, 波速为 $8.0 \mathrm{~m} / \mathrm{s}$
$\text{B.}$ $x=24 \mathrm{~cm}$ 处的质点在 $0.025 \mathrm{~s}$ 时第一次到达波峰的位置
$\text{C.}$ $x=32 \mathrm{~cm}$ 处的质点在 $\frac{13}{300} s$ 时第一次到达 $\frac{1}{2} A$ 的位置
$\text{D.}$ $x=48 \mathrm{~cm}$ 处的质点在 $\frac{1}{16} s$ 时第一次到达 $\frac{\sqrt{2}}{2} A$ 的位置
如图所示, 实线为一列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0$ 时刻的波形, 虚线是该机械波在 $t=0.20 \mathrm{~s}$ 时刻的波形, 则此 列波的周期可能为
$\text{A.}$ 0.1s
$\text{B.}$ 0.2s
$\text{C.}$ 0.4s
$\text{D.}$ 0.8s
我国北斗三号使用的氢原子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原子钟。它每天的变化只有十亿分之一秒, 它是利用氢原子吸收或释放能量发出的电磁波来计时的。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 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种频率的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后, 只能辐射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能量最大的光子与能量最小的光子的能量差为
$\text{A.}$ $13.6 \mathrm{eV}$
$\text{B.}$ $12.09 \mathrm{eV}$
$\text{C.}$ $10.2 \mathrm{eV}$
$\text{D.}$ $1.89 \mathrm{eV}$
一点光源以 $113 \mathrm{~W}$ 的功率向周围所有方向均匀地辐射波长约为 $6 \times 10^{-7} \mathrm{~m}$ 的光, 在离点光源距离为R处每秒垂直通过每平方米的光子数为$3 × 10^14$个。普朗克常量为$h = 6.63 × 10^{-34}Js$。R约为
$\text{A.}$ $1 \times 10^2 \mathrm{~m}$
$\text{B.}$ $3 \times 10^2 \mathrm{~m}$
$\text{C.}$ $6 \times 10^2 \mathrm{~m}$
$\text{D.}$ $9 \times 10^2 \mathrm{~m}$
2018 年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将迎来验收,目前已建设的 3 台谱仪也将启动首批实
验。有关中子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ext{A.}$ Th 核发生一次α衰变,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 4
$\text{B.}$ 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经过核反应后生成氦核和中子是裂变反应
$\text{C.}$ 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text{D.}$ 中子和其他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
如图所示,气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现缓慢地向活塞上倒一定质量的细沙,忽
略环境的温度变化,在此过程中如果气缸、活塞
$\text{A.}$ 导热良好,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必增
$\text{B.}$ 导热良好,气缸内气体向外放热
$\text{C.}$ 绝热良好,气缸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text{D.}$ 绝热良好,气缸内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变大
2022 年12 月, 中核集团原子能院通过自主研发分离出丰度达 $99.94 \%$ 、纯度达 $99.97 \%$ 的锶 88 同位素。通过反应堆辐照高丰度锶 88 能制备锶 89 , 锶 89 可用于缓解癌症骨转移引发的疼痛, 是一种缓痛效果较好的放射性药物, 锶 89 衰变过程能发射纯 $\beta$ 射线, 半衰期为 50.5 天, 服用后 疼痛缓减效果一般可持续 3 个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text{A.}$ 锶 88 生成锶 89 的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 }_{38}^{88} \mathrm{Sr}+{ }_1^1 \mathrm{H} \rightarrow{ }_{38}^{89} \mathrm{Sr}+{ }_{-1}^0 \mathrm{e}$
$\text{B.}$ 锶 89 发生 $\beta$ 衰变的核反应方程为 ${ }_{38}^{89} \mathrm{Sr} \rightarrow{ }_{39}^{89} \mathrm{Y}+{ }_{-1}^0 \mathrm{e}$
$\text{C.}$ 含有锶 89 的药物被人服用后, 药物中锶 89 的半衰期减小
$\text{D.}$ 疼痛缓减效果消失时, 人体中锶 89 的含量可能为刚服用时的 $\frac{1}{2}$
中国深海探测队利用蛟龙号深潜器执行任务时,在深潜器的外部携带一气缸,内有可看作理想气体的氧气。该气缸导热性良好,活塞与缸壁间无摩擦且活塞上表面与海水相接触。已知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则深潜器下潜过程中,关于气缸中的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ext{A.}$ 氧气分子单位时间撞击缸壁单位面积的次数增加
$\text{B.}$ 氧气放出的热量等于其内能的减少量
$\text{C.}$ 每个氧气分子的动能均减小
$\text{D.}$ 氧气分子每次对缸壁的平均撞击力增大
$\mu$ 子与氢原子核 (质子) 构成的原子称为 $\mu$ 氢原子, 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 用. 如图为 $\mu$ 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 假定光子能量为 $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 $n=2$ 能级的 $\mu$ 氢原子, $\mu$ 氢原子吸收光子后, 发出频率为 $v_1 、 v_2 、 v_3 、 v_4 、 v_5$ 和 $v_6$ 的光子, 且频 率依次减小, 则 $E$ 等于
$\text{A.}$ $h\left(v_3-v_1\right)$
$\text{B.}$ $h\left(v_6-v_4\right)$
$\text{C.}$ $h v_3$
$\text{D.}$ $h v_4$
如图所示为玻尔提出的氢原子能级图,现有一个装有大量处于n=3能级氢原子的发光管,利用该发光管发出的光线照射金属钙表面。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3.2 eV,可见光光子的能量范围介于1.61~3.10 eV之间,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text{A.}$ 氢原子向外辐射的不同频率的光子有6种
$\text{B.}$ 能够看到发光管发出的两种光
$\text{C.}$ 发光管发出的所有光子均能使金属钙发生光电效应
$\text{D.}$ 氢原子辐射光子后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如图所示,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过状态b到达状态c的p-V图像,状态a的温度为Ta,状态c的温度为Tc,从状态a到状态b气体的内能变化的大小为50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text{A.}$ Ta < Tc
$\text{B.}$ 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175J
$\text{C.}$ 从状态a状态到c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先减小后增大
$\text{D.}$ 从状态a状态到c的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大于200J
甲、乙两列机械波在同一种介质中沿x轴相向传播,甲波波源位于O点,乙波波源位于x=8m处,两波源均沿y轴方向振动。在t=0时刻位于O点的波源形成的波形如图(a)所示,此时乙波波源开始振动,其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已知甲波的传播速度v甲=2.0m/s,质点P的平衡位置位于x=5m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text{A.}$ 乙波的波长为4m
$\text{B.}$ 在t=2.0s时,质点P开始振动
$\text{C.}$ 若两波源一直振动,则质点P为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7cm
$\text{D.}$ 若两波源一直振动,则在t=4.5s时,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且向y轴负方向振动
用如图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 当用光子能量为 $2.5 \mathrm{eV}$ 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 电流表 $\mathrm{G}$ 的读数为 $0.2 \mathrm{~mA}$, 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mathrm{C}$, 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 $0.7 \mathrm{~V}$ 时, 电流表读数 为 0 , 则
$\text{A.}$ 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 $1.8 \mathrm{eV}$
$\text{B.}$ 开关 $\mathrm{S}$ 断开后, 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 $\mathrm{G}$
$\text{C.}$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1.8 \mathrm{eV}$
$\text{D.}$ 改用能量为 $1.5 \mathrm{eV}$ 的光子照射, 电流表 $\mathrm{G}$ 也有电流, 但电流较小
在下列两个核反应方程中 $X+{ }_7^{14} N \rightarrow Y+{ }_8^{17} O, Y+{ }_3^7 L i \rightarrow 2 X$, X 和 $Y$ 代表两种不同的原 子核, 以 $Z$ 和 $\mathrm{A}$ 分别表示 $\mathrm{x}$ 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则
$\text{A.}$ $Z=1 \quad A=1$
$\text{B.}$ $Z=1 \quad A=2$
$\text{C.}$ $Z=2 \quad A=3$
$\text{D.}$ $Z=2 \quad A=4$
2022 年 10 月, 全球众多天文设施观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 其中我国的 “慧眼” 卫 星、“极目” 空间望远镜等装置在该事件观测中作出重要贡献。由观测结果推断, 该伽马 射线暴在 1 分钟内释放的能量量级为 $10^{48} \mathrm{~J}$ 。假设释放的能量来自于物质质量的减少, 则 每秒钟平均减少的质量量级为 (光速为 $3 \times 10^8 \mathrm{~m} / \mathrm{s}$ )
$\text{A.}$ $10^{19} \mathrm{~kg}$
$\text{B.}$ $10^{24} \mathrm{~kg}$
$\text{C.}$ $10^{29} \mathrm{~kg}$
$\text{D.}$ $10^{34} \mathrm{~kg}$
如图所示,密闭容器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该过程中
$\text{A.}$ 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增大
$\text{B.}$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text{C.}$ 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单位面积器壁的作用力减小
$\text{D.}$ 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气体分子数减小
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利用注射器选取一段 空气柱为研究对象。下列改变空气柱体积的操作正确的是
$\text{A.}$ 把柱塞快速地向下压
$\text{B.}$ 把柱塞缓慢地向上拉
$\text{C.}$ 在橡胶套处接另一注射器,快速推动该注射器柱塞
$\text{D.}$ 在橡胶套处接另一注射器,缓慢推动该注射器柱塞
2023年4月13日,中国“人造太阳”反应堆中科院环流器装置 创下新纪录,实现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为可控核聚变的最终实现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text{A.}$ 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更多
$\text{B.}$ 氛氛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 ${ }_1^2 \mathrm{H}+{ }_1^3 \mathrm{H} \rightarrow{ }_2^4 \mathrm{He}+{ }_{-1}^0 \mathrm{e}$
$\text{C.}$ 核聚变的核反应燃料主要是铀235
$\text{D.}$ 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没有质量亏损
如图 (a), 在均匀介质中有 $A 、 B 、 C$ 和 $D$ 四点, 其中 $A 、 B 、 C$ 三点位于同一直线上, $A C=B C=4 \mathrm{~m}, D C=3 \mathrm{~m}, D C$ 垂直 $A B . t=0$ 时, 位于 $A 、 B 、 C$ 处的三个完全相同的横 波波源同时开始振动, 振动图像均如图 (b) 所示, 振动方向与平面 $A B D$ 垂直, 已知波 长为 $4 \mathrm{~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ext{A.}$ 这三列波的波速均为 $2 \mathrm{~m} / \mathrm{s}$
$\text{B.}$ $t=2 \mathrm{~s}$ 时, $D$ 处的质点开始振动
$\text{C.}$ $t=4.5 \mathrm{~s}$ 时, $D$ 处的质点向 $y$ 轴负方向运动
$\text{D.}$ $t=6 \mathrm{~s}$ 时, $D$ 处的质点与平衡位置的距离是 $6 \mathrm{~cm}$
钍元素衰变时会放出 $\beta$ 粒子, 其中 $\beta$ 粒子是
$\text{A.}$ 中子
$\text{B.}$ 质子
$\text{C.}$ 电子
$\text{D.}$ 光子
下面上下两图分别是一列机械波在传播方向上相距6m的两个质点P、Q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ext{A.}$ 该波的周期是5s
$\text{B.}$ 该波的波速是3m/s
$\text{C.}$ 4s时P质点向上振动
$\text{D.}$ 4s时Q质点向上振动
2022年10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夸父一号”太阳探测卫星成功发射。该卫星搭载的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可用于探测波长为 的氢原子谱线(对应的光子能量为 )。根据如图所示的氢原子能级图,可知此谱线来源于太阳中氢原子
$\text{A.}$ $n=2$ 和 $n=1$ 能级之间的跃迁
$\text{B.}$ $n=3$ 和 $n=1$ 能级之间的跃迁
$\text{C.}$ $n=3$ 和 $n=2$ 能级之间的跃迁
$\text{D.}$ $n=4$ 和 $n=2$ 能级之间的跃迁
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向传播, 波长为 $100 \mathrm{~cm}$, 振幅为 $8 \mathrm{~cm}$ 。介质中有 $a$ 和 $b$ 两个 质点, 其平衡位置分别位于 $x=-\frac{40}{3} \mathrm{~cm}$ 和 $x=120 \mathrm{~cm}$ 处。某时刻 $b$ 质点的位移为 $y=4 \mathrm{~cm}$, 且向 $y$ 轴正方向运动。从该时刻开始计时, $a$ 质点的振动图像为
$\text{A.}$
$\text{B.}$
$\text{C.}$
$\text{D.}$
原子处于磁场中, 某些能级会发生辟裂。某种原子能级辟裂前后的部分能级图如图 所示, 相应能级跃迁放出的光子分别设为(1)(2)(3) (4)。若用(1)照射某金属表面时能发生光 电效应, 且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_k$, 则
$\text{A.}$ ①和③的能量相等
$\text{B.}$ ②的频率大于④的频率
$\text{C.}$ 用②照射该金属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text{D.}$ 用④照射该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于$E_k$
飞力士棒是一种轻巧的运动训练器材, 是一根弹性杆两端带有负重的器械, 如图 $a$ 。某型号的飞 力士棒质量为 $600 \mathrm{~g}$, 长度为 $1.5 \mathrm{~m}$, 固有频率为 $4.5 \mathrm{~Hz}$ 。如图 $b$, 某人用手振动该飞力士棒进行锻炼, 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ext{A.}$ 使用者用力越大, 飞力士棒振动越快
$\text{B.}$ 手振动的频率增大, 飞力士棒振动的频率不变
$\text{C.}$ 手振动的频率增大, 飞力士棒振动的幅度一定变大
$\text{D.}$ 手每分钟振动 270 次时, 飞力士棒产生共振
一列波向右传播, 经过某个有一串粒子的介质。如图所示为某一时刻各粒子的位置, 虚线为对应各粒子的平衡位置。以下关于该波在图示时刻说法正确的是
$\text{A.}$ 此波为纵波, 波长为 $8 \mathrm{~cm}$
$\text{B.}$ 粒子 8 和 10 正朝同一方向运动
$\text{C.}$ 粒子 3 此时速度为零
$\text{D.}$ 粒子 7 和 11 的位移大小始终相同
主动降噪耳机能收集周围环境中的噪声信号,并产生相应的抵消声波,某一噪声信号传到耳膜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取得最好降噪效果的抵消声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text{A.}$ 振幅为 2A
$\text{B.}$ 频率为 100Hz
$\text{C.}$ 波长应为 1.7m 的奇数倍
$\text{D.}$ 在耳膜中产生的振动与图中所示的振动同相
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作用会产生中子, 中子与大气中的氮 14 会产生以下核反应: ${ }_7^{14} \mathrm{~N}+{ }_0^1 \mathrm{n} \rightarrow{ }_6^{14} \mathrm{C}+{ }_1^1 \mathrm{H}$, 产生的 ${ }_6^{14} \mathrm{C}$ 能自发进行 $\beta$ 衰变, 其半衰期为 5730 年, 利用碳 14 的衰变规律可推断 古木的年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ext{A.}$ ${ }_6^{14} \mathrm{C}$ 发生 $\beta$ 衰变的产物是 ${ }_7^{15} \mathrm{~N}$
$\text{B.}$ $\beta$ 衰变辐射出的电子来自于碳原子的核外电子
$\text{C.}$ 近年来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 引起 ${ }_6^{14} \mathrm{C}$ 的半衰期发生微小变化
$\text{D.}$ 若测得一古木样品的 ${ }_6^{11} \mathrm{C}$ 含量为活体植物的 $\frac{1}{4}$, 则该古木距今约为 11460 年
被誉为 “中国天眼” 的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 660 余颗新脉冲星, 领先世界。天眼对距地球为 $L$ 的天体进行观测, 其接收光子的横截面半径为 $R$ 。若天体射向天眼的辐射光子中, 有 $\eta(\eta < 1)$ 倍被天眼 接收, 天眼每秒接收到该天体发出的频率为 $v$ 的 $N$ 个光子。普朗克常量为 $h$, 则该天体发射频率为 $v$ 光子 的功率为
$\text{A.}$ $\frac{4 N L^2 h v}{R^2 \eta}$
$\text{B.}$ $\frac{2 N L^2 h v}{R^2 \eta}$
$\text{C.}$ $\frac{\eta L^2 h v}{4 R^2 N}$
$\text{D.}$ $\frac{\eta L^2 h v}{2 R^2 N}$
霓虹灯发光原理是不同气体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发出能量各异的光子而呈现五 颜六色, 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 已知可见光光子能量范围为 $1.63 \mathrm{eV} \sim 3.10 \mathrm{eV}$, 若一群 氢原子处于 $n=4$ 能级,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ext{A.}$ 这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辐射出 6 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
$\text{B.}$ 氢原子从 $n=4$ 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text{C.}$ 辐射出的光中从 $n=2$ 能级跃迁到 $n=1$ 能级发出的光的频率最大
$\text{D.}$ 氢原子从 $n=4$ 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出的光去照射逸出功为 $3.2 \mathrm{eV}$ 的金属 䥻, 能使金属钙发生光电效应
如图甲所示, 让绳穿过一块带有狭缝的木板, 当狭缝与振动方向垂直放置时, 绳波不能穿过狭缝; 如图 乙所示, 在一条弹簧上传播的波, 无论狭缝取向如何, 波都能穿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ext{A.}$ 横波各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共线, 纵波各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
$\text{B.}$ 不同的横波,即使传播方向相同, 振动 方向也可能不同,这个现象叫偏振现象甲
$\text{C.}$ 甲、乙两图说明, 偏振现象是波的固有属性, 也是纵波特有的现象
$\text{D.}$ 光也有偏振现象, 当光的偏振方向与透振方向垂直时, 透射光的强度比较大
某种理想气体, 从状态 $A$ 到状态 $B$ 、到状态 $C$ 、再回到状态 $A$, 其压强 $p$ 与体积的倒数 $V^{-1}$ 的关系图像 如图所示, $A B$ 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坐标原点 $O, B C$ 与横轴平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ext{A.}$ 气体从状态 $A$ 到状态 $B$ 做等温变化
$\text{B.}$ 气体从状态 $A$ 到状态 $B$ 从外界吸收热量
$\text{C.}$ 气体从状态 $B$ 到状态 $C$ 做等压升温变化
$\text{D.}$ 气体从状态 $C$ 回到状态 $A$ 温度逐渐降低
2023 年 4 月 12 日我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 403 秒,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ext{A.}$ 目前人类只能通过裂变利用核能
$\text{B.}$ 核反应只有裂变与聚变两种,α衰变也属于裂变
$\text{C.}$ 地球上核聚变燃料氘储量丰富,氚则需要制取
$\text{D.}$ 聚变反应中带正电的 2H 与3H 结合过程需通过高温克服核子间的强相互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ext{A.}$ 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text{B.}$ 光经过大头针尖时影的轮廓模糊属于干涉现
$\text{C.}$ 康普顿效应中入射光子与电子碰撞发生散射后,波长变大
$\text{D.}$ 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只与黑体的本身材料有关,与温度无关
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 $x$ 轴正向 和负向传播, 波速均为 $5 \mathrm{~cm} / \mathrm{s}$, 两列波在 $t=0$ 时的 部分波形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text{A.}$ 甲的波长大小为 $6 \mathrm{~cm}$ 、乙的波长大小为 $5 \mathrm{~cm}$
$\text{B.}$ 甲、乙两列波能在介质中发生干涉
$\text{C.}$ $t=0$ 时刻相邻的两个位移为 $8 \mathrm{~cm}$ 的质点间距是 $30 \mathrm{~cm}$
$\text{D.}$ 从 $t=0$ 开始 $0.1 \mathrm{~s}$ 后介质中第一次出现位移为 $-8 \mathrm{~cm}$ 的质点
如图所示, 一半圆形光滑圆环固定在坚直平面内, $O$ 为圆心, $P$ 为圆环最高点. 中间有孔、质量为 $m$ 的小球穿在圆环上, 轻弹簧一端固定在 $P$ 点, 另一端与小球相连, 小球在 $M$ 点保持静止, $O M$ 与 $O P$ 夹角为 $\theta=60^{\circ}$.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则
$\text{A.}$ 弹簧可能处于原长
$\text{B.}$ 弹簧可能处于压缩状态
$\text{C.}$ 圆环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 $m g$
$\text{D.}$ 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 $0.6 \math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