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物体运动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共 8 题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影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 B. 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C. 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 D. 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

2. 如图为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物体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同 B. 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t1时刻两物体速度相等 D. t1t2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相等

3. 火箭发射时, 速度能在 10 s 内由 0 增加到 100 m/s; 汽车以 108 km/h 的速度行驶, 急刹车时能在 2.5 s 内停下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0s 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 10 m/s B. 2.5s 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 30 m/s C. 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 D. 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大

4.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 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 02 s 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 B. 56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3 m/s2 C. 46 s 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 D. 02 s 和 5 6s 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均相同

5. 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 通过监控仪器扫描, 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 x=20t2t2 ( x 的单位是 m,t 的单位是 s )。则该汽车刹车后 6 s 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
A. 48 m B. 50 m C. 72 m D. 120 m

6. 甲、乙两物体沿 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 某一时刻两物体以速度 v0 同时经过 O 点, 之后它们运动的 1vx 图像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从 v0 增加到 2v0 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均随位移均匀变化 B. 速度均随时间均匀变化 C. 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1:2 D. 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2:1

7.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 t=0t=tl 的时间内, 它们的 vt 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小 B.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大于 v1+v22 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

8. 如图所示, A、B 两物体 (可视为质点) 相距 x=7 m, 物体 A 以 vA=4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 而物体 B 此时的速度 vB=10 m/s, 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加速度大小为 a=2 m/s2 ,那么物体 A 追上物体 B 所用的时间为
A. 7 s B. 8 s C. 9 s D. 10 s

二、多选题 (共 2 题 ),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9. 热气球运动起源于 18 世纪的法国, 随着球皮材料和致热燃料的普及, 热气球已成为公众休闲观光和体育旅游项目。在一次观光游览中, 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 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 乙看到甲匀速上升, 甲看到丙匀速上升, 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 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 甲、乙匀速下降, vz>vF, 丙停在空中 B. 甲、乙匀速下降, vz>vF, 丙匀速下降, 且 vm>vF C. 甲、乙匀速下降, vz>v, 丙匀速上升 D. 以上说法均不对

10. 利用水滴下落可以粗略测量重力加速度 g 的大小。调节家中水龙头, 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个盘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滴水刚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滴水刚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一滴水正在下落。测出此时出水口到盘子的高度为 h ,从第 1 滴水开始下落到第 n 滴水刚落至盘中所用时间为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滴水下落时间为 h2g B. 相邻两滴水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为 h2g C. 第 1 滴水刚落至盘中时, 第 2 滴水距盘子的距离为 h2 D. 此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 h(n+1)22t2

三、解答题 (共 5 题 ),解答过程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1. 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
(2)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 Δt;
(3)用 Δs 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 v¯ 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 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求出 v¯;
(4)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1)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2)、(3);
(5) 多次重复步骤(4);
(6)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 vΔt 图, 如图(c)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1)用 a 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 v 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 v¯vaΔt 的关系式为 v¯= .
(2) 由图(c)可求得 v= cm/s,a= cm/s2. (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12. 某同学以墙面为背景, 使用手机频闪照相功能拍摄小球自由下落过程,通过对频闪照片的研究,粗略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同学要从下列物体中选择做自由落体的小球, 最为合理的是 ;
A. 小塑料球
B. 小木球
C. 小钢球
D. 小泡沫球
(2) 如图为该同学拍得的频闪照片的一部分, 测得图中部分墙的高度 h=0.72 m, 手机曝光时间间隔为 0.07 s , 则当地重力加速度 g= m/s2 ,小球到达位置 4 时的速度大小为 m/s;(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3)照片中位置 1 (选填"是""不是"或"不确定")小球自由下落的初始位置,由于空气阻力影响,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实际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13. 大雾天气, 有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车道上匀速行驶, 甲车在后速度为 v1=14 m/s, 乙车在前速度为 v2=10 m/s ,某时刻甲车车头与乙车车尾间的距离为 L0=30.5 m ,此时乙车突然以大小为 a0=1 m/s2 的加速度刹车, 经过时间 t0 甲车车头与乙车车尾间的距离减为 L=14 m,为了两车避免相撞, 此时甲车也立即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求:
(1) t0 的值。
(2) 刹车后,甲车做匀減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至少多大?

14. 如图所示木杆长 5 m , 上端固定在某一点, 由静止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 (不计空气阻力),木杆通过悬点正下方 20 m 处圆筒 AB , 圆筒 AB 长为 5 m 。求:
(1) 木杆经过圆筒的上端 A 所用的时间 t1 是多少?
(2) 木杆通过圆筒 AB 所用的时间 t2 是多少? ( g10 m/s2 )

15. 一小球由静止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滚下来, 依次通过斜面上 ABC 三点, 已知 AB=1.2 m, AC=3.2 m, 小球通过 ABBC 所用的时间均为 1 s , 则:
(1) 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2) 小球通过 ABC 三点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 斜面 A 点以上部分至少有多长?

非会员每天可以查看15道试题。 开通会员,海量试题无限制查看。

  • 无限看试题

  • 下载试题

  • 组卷
开通会员

热点推荐

试卷二维码

分享此二维码到群,让更多朋友参与

试卷白板

试卷白板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触摸书写板,可供老师上课、或者视频直播时, 直接利用白板给学生讲解试题,如有意见,欢迎反馈。

相关试卷